双月刊

ISSN 1006-9895

CN 11-1768/O4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雷暴云电荷结构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5002,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 “西北地区人工增雨防雹减灾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05002


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Charge Structure in Thunderstorm in Nagqu Area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选取2003年藏北高原那曲地区的两次典型过顶雷暴过程,首先总结了它们的层结特征,然后利用一个只考虑感应和非感应起电机制的三维强风暴动力和电耦合模式模拟了两次雷暴过程的电荷结构,最后从微物理场和流场出发讨论了高原雷暴电荷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由于高原平均地表温度较低, 雷暴云反转温度层以下的起电区域较小,强的垂直上升速度使大粒子能够到达较高的高度,增加了大小粒子碰并几率,易形成明显的三极性电荷结构特征;较弱的上升速度易使大小粒子比含水量中心受重力作用过早的分离,高层的小粒子和低层的大粒子基本不参与起电活动,云底部和上部的正电荷区减弱。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雷暴云电荷结构特征数值模拟研究.大气科学,2007,31(1):28~36 GUO Feng-Xia, ZHANG Yi-Jun, YAN Mu-Hong. 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Charge Structure in Thunderstorm in Nagqu Area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in Chinese),2007,31(1):28~36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1-12-19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