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月刊

ISSN 1006-9895

CN 11-1768/O4

夏季亚洲大气热源汇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江淮流域旱涝的关系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4CB418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5029、40675036和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mospheric Heating Source/Sink over Asi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Drought/Flood in the Yangtze River-Huaihe River Valley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用2001年和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亚洲季风区两年逐日的大气热源汇〈Q1〉,再用谐波分析方法对〈Q1〉作带通滤波, 得到了准30~70 d的〈Q1〉低频分量,并分析了两年夏季大气热源汇和其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的差异,然后研究了一些“关键”区〈Q1〉低频分量的变化与我国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01年和2003年夏季的亚洲季风区,一方面应该有这样一种过程,大气热源汇低频分量经向和纬向传播的差异→江淮流域旱涝期东亚地区大气热源汇低频分量南北配置的差异→东亚地区大气热源汇本身的南北分布不同。另一方面,夏季的5~8月期间,高原中南侧有较强的低频热源 (热汇) 时,可导致其后期江淮流域降水偏多 (少);中国南海的作用则正好相反,南海有较强的低频热源 (热汇) 时,不仅可导致其后期江淮流域降水偏少 (多),还可导致其后期青藏高原东部降水偏少 (多)。因此,夏季亚洲季风区热源、热汇季节内变化特征的不同可导致我国江淮流域异常的旱涝发生。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巩远发,段廷扬,张菡.夏季亚洲大气热源汇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江淮流域旱涝的关系.大气科学,2007,31(1):89~98 GONG Yuan-Fa, DUAN Ting-Yang,ZHANG Ha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mospheric Heating Source/Sink over Asi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Drought/Flood in the Yangtze River-Huaihe River Valley.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in Chinese),2007,31(1):89~9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1-12-19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