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使用安徽省国家级和区域级自动雨量站逐小时降雨量数据、安庆S波段雷达基数据和安庆探空等资料,对安徽省2023年6月17日一次积层混合云增雨作业进行了综合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在播云后短时间内,观察到播撒高度上方1km范围内出现一狭窄的强回波区,播云后24min,强回波面积扩大,播撒高度处形成一强回波中心,回波形态由条带状变为团块状,强对流区集中。通过质心最优化匹配法和拉格朗日方法进行回波单元识别与追踪,并根据相似离度选取了最佳对比单元,进一步分析了作业单元与对比单元的5个雷达物理参量的时间序列变化。结果表明,作业单元的雷达物理参量值在作业后显著增加,并在42min内达到峰值并维持稳定,而对比单元的相应参量值则表现出下降趋势。双比分析显示,作业后1h内,5个参量的双比值均大于1,这表明对比单元强度逐渐减弱,而作业单元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且发展更为旺盛,作业效果显著。此外,本文采用基于聚类的浮动区域历史回归法优化了作业影响区自然降雨量的估计。首先使用K-Medoids聚类算法结合PCA降维技术对安徽省南部的降水特征进行了精确划分,接着通过交叉验证评估了六种回归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ElasticNet回归模型在影响区的降雨量预测上表现最优,最后将回归模型应用于增雨个例,得到作业后3h绝对增雨量为2.92mm,相对增雨率为22.3%,单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影响区的增雨效应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