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6-9895
CN 11-1768/O4
1988, 12(4):337-345.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8.04.01
Abstract:本文对第一部分所选的东亚和北美的背风气旋个例继续进行诊断分析。利用Q矢量诊断了两者的锋生函数和垂直运动,同时对两者进行了涡度收支、热量和水汽收支的计算,对比分析了两者物理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美的锋生与落基山地形影响有关,在落基山东侧,对流活跃;而东亚的锋生与海洋上感热和水汽蒸发有关,气旋入海后,对流作用加强。
1988, 12(4):346-356.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8.04.02
Abstract:本文利用作者建立的一个海气耦合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分别用定性和数值方法,分析定常强迫的自治系统和有周期性强迫的非自治系统中极限环解的性质,以此说明海气耦合振荡及大气环流年变的某些特征。
1988, 12(4):357-364.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8.04.03
Abstract:本文用低阶截断谱模式方法,分析了经向环流圈或ITCZ的季节性迁移突变。结果指出,在一定强度的对流凝结加热作用下,由于非线性相互作用,经向环流圈或ITCZ随着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可以发生季节性迁移的突变。反之,当对流凝结加热较弱时,它们的季节迁移是连续变化的。
1988, 12(4):365-373.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8.04.04
Abstract:本文采用二维纬向平均模式,研究西太平洋中纬度强洋流区通过感热、潜热的输送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季节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500hPa上副高的季节移动对中纬度海洋加热场的响应存在2—3个月的滞后,进一步为江淮流域以及华北雨季的旱涝提供了预报依据。
Wang Yunkuan , Liu Junqing , Huang Zhonghua
1988, 12(4):374-381.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8.04.06
Abstract:本文用流体动力学模拟实验方法,研究探讨了不同强度冷空气在台风生成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问题。 我们的实验结果与天气实况基本一致。
1988, 12(4):382-388.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8.04.07
Abstract:本文针对逐步回归在气象业务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采用岭回归等方法加以改进。在太湖平原春粮产量的气象预报统计模式试验中,运用最优子集与岭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Huang Meiyuan , Shen Zhilai , Wu Yuxia , et al
1988, 12(4):389-395.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8.04.08
Abstract:本文介绍了1985年9—10月份重庆地区云水和雨水酸度及其化学组分的观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虽然该地区的雨水比较酸,但空中云水却不酸;市区的雨水酸度略高于郊区。通过降水的化学组分分析,认为重庆地区严重的酸雨,主要是云下(或近地面)酸化过程形成的。
1988, 12(4):396-404.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8.04.09
Abstract:本文对两个不同尺度的Lorenz系统,通过引入一个耦合参数α把它们连接起来,并在二维参数空间α×r(Rayleigh数)中讨论了所建立的耦合系统的解的分叉过程。参数α在[0,1]区间中取值。当α=0时,耦合系统与著名的三模Lorenz系统相对应;当α=1时,则与一个包含两个Lorenz元的系统相对应。文章选取了三个不同的r值,研究了α从0变到1时,从单Lorenz系统的解到双Lorenz系统的解的非线性演化过程。
Xu Huaying , Ji Wusheng , Huang Meiyuan
1988, 12(4):405-411.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8.04.10
Abstract:本文采用二维暖积云模式研究了风切变对积云发展和降水大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阴:一般有风切变情况下积云的发展和降水量都明显减弱。这是由于水平气流的作用促进了云内外水汽和热量交换,减弱了积云发展的条件。计算还表明:在多种不同风速廓线和大气层结下风切变对云和降水发展均不利。 我们发现当云移行前方有高湿区时,在中等的风切变下可能有利于积云发展和降水形成。这是由于在水汽场和风场的配置下,云中得到充沛的水汽补充,促进了云和降水的发展,总降水量可增加2—3倍。
1988, 12(4):412-419.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8.04.11
Abstract:为了探计用改变单波段雷达工作频率的方法识别冰雹云,对于C波段(取5.56cm波长)和S波段(取10.7cm波长)雷达,分别改变其工作频率400MHz和200MHz,计算了相应变化频率两端的那些波长情况下,三种冰雹模式(纯冰球、带水膜冰球、冰水混合球),两种冰雹谱分布型式(匀谱与指数谱)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对于这两种波段的雷达,分别考察其长波长的雷达反射率因子与短波长的雷达反射率因子之比和冰雹直径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种雷达都能够识别一定尺度范围的冰雹,而且以S波段雷达指数谱情况的结果最
1988, 12(4):420-429.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8.04.12
Abstract:本文采用从大涡旋模拟结果得到的湍流交换系数K,用K模式对对流边界层的结构、发展以及其顶部夹卷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边界层顶部夹卷对对流边界层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另外,我们把这种从理论上来说仅适用于温度、湿度等标量的湍流交换系数K应用到风速分量的计算中,也取得较好效果。
1988, 12(4):430-433.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8.04.13
Abstract:本文利用温度脉动和湿度脉动仪的观测资料,结合气象塔平均气象资料和天气条件,对北京暖湿季节的温湿湍流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指出:雷雨期间大气边界层里,在惯性区间内,温度脉动功率谱的斜率接近负二次幂;稳定天气时,温度脉动功率谱的斜率随风速减小而变陡,当平均风速小于1m/s时,谱的斜率接近负二次幂。 温度与水汽脉动相关系数,在雷雨与锋前暖区天气为正相关,随频率增大而减小;在晴天夜晚稳定天气时,低频段为负值,高频段为弱的正相关。在暖湿稳定天气条件时,水汽脉动对声折射率脉动的百分贡献比其它天气条件时大。
Xu Yumao , Tang Xunchang , Xia Wenmei
1988, 12(4):434-438.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8.04.14
Abstract:本文用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方法,以天气雷达回波参数和气象因子为预报因子,建立了判断强对流天气和作短时预报的方程,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讨论、比较和检验。结果表明,这是判断和预报强对流天气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逐步判别法不仅能预报强对流天气的有无,还能预报其强度等级。
1988, 12(4):439-443.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8.04.15
Abstract:本文通过对中美首次太平洋热带海区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到如下较为有意义的结果:(1)今冬(1985年12月—1986年2月)海面气温28℃包围的暖中心范围比历年大,而且方向由西北-东南向(主体)变成东西向;(2)太平洋热带海区海面蒸发量分布特征是:较高纬度海区大于赤道海区,大洋西部大于东部,海区平均日蒸发量小于湾流和黑潮海区;(3)该区大气结构特征是:逆温层高度都在850hPa以上,在多台风的Ⅱ区,对流层内没有发现大气逆温层,这和人们已掌握的事实是完全一致的。
Address: Postcode:100029 ServiceTel:010-82995051,010-82995052
Publish: Fax:010-82995052 E-mail:dqkx@mail.iap.ac.cn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Support:Beijing E-Till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