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6-9895
CN 11-1768/O4
1994, 18(6):641-648.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94.06.01
Abstract:自适应网格法是80年代兴起的通过求解椭圆型方程的边值问题来数值生成网格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在任意形状的区域上求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该方法抛弃了等距均匀的差分网格,代之以能够自动地适应所研究问题中解的特征的疏密程度不均的曲线网格。如在边界上计算网格与实际边界相重合,在区域内部可任意调节网格点的疏密程度等。本文扼要地介绍了自适应网格的原理及其构造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生成南海区域的计算网格以及数值预报台风路径的自适应网格。
Zeng Qingcun , Yu Rucong , Peng Guikang , et al.
1994, 18(6):649-659.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94.06.02
Abstract:本文的这一部分首先进一步分析了第二部分的预报结果,结果发现,在本文第二部分所建立的模式,不仅较好地预报出了24小时总降水量,而且也较好地预报出了“雅安天漏”的降水特征和降水中的物理结构。模式基本上抓住了形成雅安降水的主要影响因子。然后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数值模拟试验得到了形成雅安降水的可能机制。
1994, 18(6):660-673.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94.06.03
Abstract:本文概述了根据应用参考大气概念提出的参考大气谱模式计算格式(或称静力扣除法)在国内外一些气象机构的中期天气预报、后处理和四维同化、以及气候模拟中的应用。计算表明,这种参考大气谱模式计算格式,能有效的减少截谱误差,明显地改进中期天气预报和气候模拟。
1994, 18(6):674-682.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94.06.04
Abstract:在观测到的海表风应力和热量及淡水通量驱动下,用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高分辨率自由表面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对热带太平洋环流季节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模拟得到的热带太平洋海面起伏、温度场和流场等季节变化分析、比较表明,模式成功地模拟了观测到的环流季节变化基本特征。其中,海面起伏中西北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环流在冬季最强,赤道槽在冬季和早春季强,而赤道脊和北赤道逆流槽则在秋季强;北赤道逆流在秋季强而春季弱,150°W附近区域赤道表层洋流流向在4至7月逆转;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表温度场春季增暖和秋冷却;以及次表层赤道斜温层
1994, 18(6):683-690.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94.06.05
Abstract: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120年气温和150年降水资料的分析发现:(1)年和季的平均气温变化有着明显的一致性,1920年是个转折点,前期偏低,后期偏高。(2)冬、夏季的极端最高气温近20年来呈偏低趋势,而极端最低气温呈持续偏高趋势。(3)年、季极端气温差值距平1972年以前以正距平为主,1972年以后以负距平为主。50年来差值持续变小。(4)北京与中国东部、北半球、全球平均气温在1920年以前趋势相同。1920年以后,北京和中国东部的趋势相同,而和北半球、全球有着明显的差别。(5)北京的年降水从50年代至80年
1994, 18(6):691-700.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94.06.06
Abstract:本文利用 ECMWF的全球500hPa高度月平均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 期(6、7月)降水与全球同期和前期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不仅与北半球,尤其是欧亚地区的环流有关,而且与南半球同期和前期环流亦存在相当程度的联系,特别是发现了当2月份南印度洋中高纬度地区经向环流发展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容易偏多。此外,南极极涡的强度变化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存在某种程度联系。
Yang Fanglin , Yuan Chongguang
1994, 18(6):701-709.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94.06.07
Abstract:1985年,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温全年为负距平,冷水范围宽广;赤道西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为海温正距平区,距平值在0.5℃左右。该年盛夏我国华南、华中和江淮流域相继出现干旱高温天气,江淮地区6月份的降水不及常年的一半。本文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两层大气环流模式(IAP-AGCM),分别以观测得到的1985年赤道东太平洋和赤道西太平洋月平均海表温度场为外强迫源进行了两个区域海温异常的敏感性试验,分析了造成1985年夏季华南、华中和江淮流域干旱,而华北多雨的原因。另外,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本文还以气侯平均的海
Mao Weiping , He Qiqiang , Lu Hancheng , et al.
1994, 18(6):710-719.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94.06.08
Abstract:本文设计了一个加地形并含详细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十三层有限区域细网格模式,并对1983年4月28日冷锋后方、大别山东侧干锋触发形成的近似垂直于冷锋的飑线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和无地形模式模拟结果的比较,表明区域地形的诱发作用是大别山东侧一类飑线形成的可能原因。文中还模拟了冷区飑线的热力、动力结构,其主要特征和观测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
1994, 18(6):720-728.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94.06.09
Abstract:本文首先对一个假定随机强迫为高斯白噪声的四次方非线性海气耦合随机模式进行了ε一阶近似的摄动处理,将非线性随机模式化为显含随机项的线性系统和隐含随机项的非线性系统,通过对输出响应的分析表明:该模式结构和随机项的特性使得随机强迫输出的响应只能通过模式的线性区;非线性项仅对气候系统的方差及其对应的频谱有一定量的偏差作用,而对一般输出特性没有贡献。在这基础上,求出了模式输出谱,并给出了计算。
Lin Longfu , Lu Daren , Liu Jinli , et al.
1994, 18(6):729-738.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94.06.10
Abstract:从空间微波遥感降水定量分布的目标出发,本文研究在非对称侧边界条件下水平有限降水云的微波辐射率的计算公式。由普适性三维辐射传输方程出发,推导出非对称横向边界条件下的微波辐射率解析表达式。用热带降水云典型参数所作初步数值试验表明,相对于对称侧边界条件非对称侧边界条件对于上行(卫星所测)辐射率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且这种作用对于不同的微波频率具有不同的强度,甚至有符号的差别。云的不均匀尺度越小,这种作用越强。由于热带降水大多具有高度非均匀对流云带状或云团结构,本文所发展的模式将对微波遥感这类降雨定量分布发挥重要作
1994, 18(6):739-750.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94.06.11
Abstract:本文利用两台FA-11超声风速温度仪于1992年3月到4月间在北京325 m气象观测塔47 m和120 m两个高度观测到的风速三个正交分量以及声虚温的湍流脉动资料,计算和分析了北京城郊粗糙下垫面近地层湍流特征量及其日变化,无量纲垂直速度和声虚温的方差随稳定度的变化,风速分量和温度的归一化湍流能谱以及动量和热通量的互谱及其随稳定度的变化。并且与平坦均一下垫面近地层湍流观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1994, 18(6):751-757.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94.06.12
Abstract:本文通过对1993年春季和春夏之交的O3浓度逐日变化、日变化和气象因子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影响O3浓度的主导气象因子和不同情况下形成高浓度O3的主要因子,提出了大风速对逐日变化中O3浓度特高及浓度日变化峰值的重要作用,并指出高温、低湿、小风并不是在所有情况都是促成高浓度O3的因子。另外,雾也可以成为近地面O3浓度增值的因素,主要原因是雾内湍流发展将高浓度O3大量输向下方。
Li Shenggong , Yoshinobu Harazono , He Zongying , et al.
1994, 18(6):758-763.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94.06.13
Abstract:为探索沙漠化发生机制,在内蒙古奈曼的流动沙丘,干草地和湿草地进行了微气象观测,并用热量平衡法分析观测数据。观测结果表明,沙漠化发生后,反射率增加,净 辐射减少;而且热量平衡中土壤热通量所占份额增加,潜热通量所占份额减少。干、湿草地的风速廓线在白天和夜间都近于对数分布。而沙丘的风速廓线只在晚上近于对数分布。白天沙丘近地表风速垂直切变较大,从而对沙丘表面产生较强切应力。曳力系数白天低于夜里,沙丘低于干、湿草地。
Address: Postcode:100029 ServiceTel:010-82995051,010-82995052
Publish: Fax:010-82995052 E-mail:dqkx@mail.iap.ac.cn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Support:Beijing E-Till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