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月刊

ISSN 1006-9585

CN 11-3693/P

+高级检索 English
天津城区大雾过程近地面层特征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5013、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8JCYBJC10300、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20060001025、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6A306、财政部-科技部公益专项GYHY200806007和北京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创新基金BRMCCJ200705


Mete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Layer during Fog Events in the Urban Area of Tianjin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地面倒槽、华北地形槽和地面弱高压是天津冬季雾日多见的地面气压系统。为了解雾事件在上述三种天气系统下近地面层气象要素的演变规律,利用天津市250 m气象铁塔梯度观测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别选取2002、2003和2004年相应气压场下的雾个例,比较分析了冬季雾天近地面层结构及低层水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三种天气系统条件下,均存在近地层逆位温层结和增湿现象,近地面40 m以下高度为弱风。(2)地面倒槽形势下的平流雾过程中,逆温层结稳定且厚达千米,近地层呈多层逆温或弱逆位温层结;80 m以上,雾前风力较强,雾中风力较弱;低空各层水汽显著上升时间提前于起雾时间约15 h,且日夜增速持续均匀,雾中呈现出逆湿特征,雾顶超过250 m。(3)华北地形槽和地面弱高压下的辐射雾过程中,日落后近地面浅薄逆温层结生成并于05时(北京时间,下同)左右达最强,日出后减弱,于11时左右消散;仅夜间近地层水汽显著增加,且塔层250 m逆温强度达到3.0 ℃时才开始出现,距起雾时间约2~9 h;雾形成后,逆温层底抬升,雾体中逐渐演变呈不稳定层结;雾中呈现下湿上干特征,雾厚分别为80 m和60 m左右。(4)华北地形槽和地面弱高压下的风廓线演变规律有显著差异,即前者80 m以上6 m·s-1左右南风和北风呈规律性日变化转换特征,而后者250 m低层大气恒为弱风控制。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吴彬贵,张宏升,张长春,朱好,王兆宇.2010.天津城区大雾过程近地面层特征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15(2):179-190. Wu Bingui, Zhang Hongsheng, Zhang Changchun, Zhu Hao, Wang Zhaoyu.2010. Mete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Layer during Fog Events in the Urban Area of Tianjin[J].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 Chinese],15(2):179-19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1-12-07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