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3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前言--季风研究中的一些新问题和新方法[摘要][PDF][HTML]

帝舜《南风》歌考[摘要][PDF][HTML]

大气环流的季节突变与季风的建立Ⅰ.基本理论方法和气候场分析[摘要][PDF][HTML]

大气环流的季节突变与季风的建立Ⅱ.个别年份南海夏季风的情况[摘要][PDF][HTML]

降水变差度与南亚夏季风建立的关系[摘要][PDF][HTML]

季风指数及其年际变化Ⅰ.环流强度指数[摘要][PDF][HTML]

季风指数及其年际变化Ⅱ.南海夏季风分量动能强度指数及其年际变化[摘要][PDF][HTML]

全球季风系统的稳定性与年代际变化[摘要][PDF][HTML]

一个新的季风指数及其年际变化和与雨量的关系[摘要][PDF][HTML]

南亚夏季风爆发的统计动力分析[摘要][PDF][HTML]

南海季风爆发的统计动力分析[摘要][PDF][HTML]

热带印度洋上层洋流的动力统计诊断[摘要][PDF][HTML]

南半球环流变化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摘要][PDF][HTML]

青藏高原地表特征时空分布[摘要][PDF][HTML]

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 30~60天振荡的传播及其与月平均基流的相互作用[摘要][PDF][HTML]

全球扰动的结构、演变及其球面Rossby波包表示[摘要][PDF][HTML]

我国低纬高原地区初夏强降水天气研究Ⅰ.2001年5月印缅槽维持期间云南暴雨及其中尺度特征[摘要][PDF][HTML]

我国低纬高原地区初夏强降水天气研究Ⅱ.2005与2001年5月云南旱涝成因的对比分析[摘要][PDF][HTML]

一次引发台湾地区强降水的锋面及中尺度系统分析研究[摘要][PDF][HTML]

20世纪90年代华北大暴雨过程特征的分析研究[摘要][PDF][HTML]

东亚强寒潮--冷涌越过赤道并引发南半球热带气旋和强降水的个例研究[摘要][PDF][HTML]

一次引发南亚大暴雨的季风低压结构、涡度与水汽收支分析[摘要][PDF][HTML]

IAP AGCM中短波辐射方案的改进研究Ⅰ.引入Fu-Liou短波辐射方案[摘要][PDF][HTML]

IAP AGCM中短波辐射方案的改进研究Ⅱ.短波辐射方案的改进[摘要][PDF][HTML]

AGCM中云的不均匀性作用的初步研究[摘要][PDF][HTML]

高云与高层垂直速度关系的个例研究Ⅰ.观测事实[摘要][PDF][HTML]

高云与高层垂直速度关系的个例研究Ⅱ.动力学分析[摘要][PDF][HTML]

全球典型低云区中各类低云云量与水平温度平流关系的单点个例分析[摘要][PDF][HTML]

北太平洋夏季的两个典型层积云区与海温和大气低层热力过程的关系[摘要][PDF][HTML]

大气环流模式中云系的超级参数化方案及其特征线方法之研究[摘要][PDF][HTML]

复杂陆面模式与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耦合[摘要][PDF][HTML]

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和奇异值分解对东亚季风区跨季度夏季降水距平的订正方法[摘要][PDF][HTML]

一个改进的沙尘天气数值预测系统及其模拟试验[摘要][PDF][HTML]

通用陆面模式CLM在东亚不同典型下垫面的验证试验[摘要][PDF][HTML]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学会 单位地址:北京市9804信箱
联系电话: 010-82995048,010-82995413传真: 邮编:100029 Email:qhhj@mail.iap.ac.cn
本系统由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
京ICP备14024088号-7